李嘉誠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期望在醫學、護理學、公共衞生、藥劑學、中醫學,以及相關生物醫學和社會科學的專業領域中,成為教學、研究、臨床服務和知識交流的全球領袖。與此同時,我們培育出來的卓越學生,持續服務本地、國家、甚至世界各地,透過改善人民健康,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醫學院致力:
- 提供以學生為本的優質學習機會,讓學生建立知識和盡展所長,成為具備執業能力、終身學習精神、專業操守、正直品格和領導才能的醫護從業人員;
- 在醫學知識最前線從事創新和具影響力的研究,題材由微小的細胞、以至龐大人口研究均有涉獵,並特別重視轉譯科學;
- 提供最優質的臨床服務和可靠臨床管治;
- 與所有相關專業團體、政府部門、民間組織和公眾合作,守護和促進市民健康,並提升醫療服務質素;以及
- 在教學、研究探索、臨床服務和知識交流方面,成為國家、地區和全球的卓越樞杻。
簡介
港大醫學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亦是世界知名的醫學教育、培訓和研究先驅。我們一直秉持醫德操守,放眼未來視野,以及對社區展現關懷。
我們長期在亞洲區領先同儕,更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臨床醫學及健康 (Clinical and Health)學科中,榮登全球第19位。約3,300位本科生在港大醫學院修讀7個本科課程,還有約1,700位研究生在此研習不同醫學和研究學科。
我們的教學,由6大學院450位高資歷全職教職員,連同3,000位多數是公立醫院及私人執業的醫護人員的名譽教師負責。
經過一個多世紀,我們由規模不大的書院發展成香港大學最大的學院,擁有超過1,500位負責研究及支援工作的人員。我們的研究領先全球,30位港大醫學院學者在2023年獲科睿唯安選為「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創歷年新高。
我們培育出來的卓越學生,持續服務本地、國家、甚至世界各地,成為各個範疇的領袖,改善人民健康,推動社會發展。
院校及部門

生物醫學學院
生物醫學學院從分子和細胞層面,了解生物系統如何運作,並以跨學科方式把這些見解應用在生物醫學上。我們致力為新一代醫護人員的專業訓練,提供優質的生物醫學教育。

中醫藥學院
中醫藥學院透過結合中醫學與最新生物醫學知識,致力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教育、研究和臨床服務。學院旨在提供優質教學,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和中醫藥現代專業知識的畢業生。

臨床醫學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匯聚不同的臨床專科,推動臨床和生物醫學研究,從而造福我們的患者並促進社區健康。學院的專科包括麻醉學系、臨床腫瘤學系、放射診斷學系、緊急醫學系、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內科學系、微生物學系、婦產科學系、眼科學系、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病理學系、精神醫學系、外科學系及最新成立的重症醫學系。

護理學院
護理學院於1995年成立,隨即以教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卓越表現取得美譽。學院的使命是為社區培育護理領袖,目標是提供多樣化和全面的護理教育,使畢業生成為護理專業的領袖。

公共衞生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致力透過先進科研的綜合應用和公共衞生科學的應用,以知識傳遞和教育培訓、保護及改善人民的健康。

藥理及藥劑學系
藥理及藥劑學系向醫科、牙醫、護理和藥劑學學生,教授藥理學的基本原理和與藥物相關知識。學系亦致力研究與本地人口有關的藥物作用,以及提供專業建議來服務社區。
學院人員
MBChB (Dundee), MRCP (UK), MD (Honours) (Dundee)
FHKCP, FHKAM (Medicine), FRCP (Edinburgh), FRCP (Glasgow), FRCP (London)
於崇光基金教授(風濕及臨床免疫學)
風濕及臨床免疫學講座教授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前任主席
劉澤星教授為風濕病學先驅,致力在本港、亞洲及其他地區建立風濕病學和推動其發展。他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院長、風濕及臨床免疫學主任、講座教授暨於崇光基金教授(風濕及臨床免疫學)。
劉教授曾任香港大學內科學系系主任及港大醫學院委員會主席(2019至2022 年)。 他亦曾擔任瑪麗醫院內科部門主管(2018至 2022 年)。劉教授亦曾擔任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2016至2020年),該機構是本港醫學及牙醫專科培訓的法定機構,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衞生政策上的重要諮詢機構。目前,劉教授是醫務衞生局、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多個策略委員會及工作小組成員。
劉教授於1992年回流香港時是香港公立醫院僅有的兩名風濕科臨床學者之一。高瞻遠矚的他迎難而上,積極建立風濕病學專家的團隊,進駐醫院和社區,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組成廣泛的合作網絡,奠定港大及香港在風濕病學領域的國際地位。
劉教授於2001年成立香港風濕病基金會,是本港首個也是唯一透過籌款支援風濕病患者社會心理和治療需要的慈善組織。劉教授也是亞洲自體免疫大會(Asian Congress on Autoimmunity)、華夏風濕病診斷與管理大會(Huaxia Congres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heumatic Diseases)、亞洲風濕病十大課題(Ten Topics in Rheumatology in Asia),以及跨國、多中心研究合作組織亞太狼瘡合作組織(Asia Pacific Lupus Collaboration)的共同創辦人。他曾推動制定亞太區首份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中軸脊椎關節炎的治療建議,並於2006至2008年間擔任亞太風濕病學協會聯盟(APLAR)的主席。為表揚劉教授在風濕病學領域的傑出成就,其部門於2016年獲著名的亞太風濕病學協會聯盟(APLAR)評為「研究、培訓、教育及病人護理的卓越中心」。
在亞太地區以外,劉教授曾任Outcomes in Rheumatology成員,現為歐洲風濕病學協會聯盟(EULAR)大會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的顧問成員。 2022年,他獲選為EULAR的榮譽會員。此外,劉教授亦擔任多個高排名的風濕病學期刊的編委,也是荷蘭關節炎協會(Dutch Arthritis Association)、荷蘭健康研究與發展組織(Dutch Organisation for Heal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及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有關風濕病學研究資助建議書的評審員。
在港大醫學院,劉教授先後於2001年擔任助理院長(資訊科技與規劃),2005年擔任助理院長(學生事務)。在2010年,劉教授擔任鮑氏醫學及衞生教育硏究所所長,於2013年擔任副院長(教學),並改革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加入為期一年的增潤學年,豐富醫科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港大,劉教授自2016年起加入教務委員會,並於2017年出任校董會成員。劉教授亦積極參與多個行政委員會的工作,包括2011年牙科學院評審委員會; 2018年工程學院評審小組和2019年牙科學院修課式研究生課程評審委員會。劉教授曾於2018年出任理學院理科主修課程評審委員會主席,現為高級博士學位委員會主席。
劉教授公餘熱愛長跑。與他行醫的使命一致,劉教授不僅醫治,更傳授身心健康的藝術,每一天也身體力行,活出健康。




